新聞中心
作者: 來源: 浙江日報 點擊數:747
最近,一份剛剛出爐的嘉興市水環境質量月報,讓整個南湖區都沉浸在喜悅之中:今年前4個月,南湖區跨行政區域河流交接斷面考核全部達到優秀,穩定出現Ⅲ類水。這份成績對于南湖區而言,可謂來之不易。在2013年底,全區出境斷面平均水質還是劣Ⅴ類,直到今年1月才首次出現了Ⅲ類水,連續四個月的水質穩定,為南湖治水鼓足了干勁。
南湖區曾是全省聞名的生豬養殖地,生豬存欄量高達百萬頭,水質被嚴重污染。目前,南湖區生豬存欄量從108萬頭削減到5萬頭,比原先總量下降了95.37%。到今年5月底所有散養戶將完成退養工作,并開展微生物循環治水、加強水系連通,多渠道加快恢復河道的自凈能力。
“今年南湖區將治水的重點放到了‘精準’二字上,境內已經出現了Ⅲ類水,接下去要做的就是如何補上短板、穩定Ⅲ類水質。”南湖區“五水共治”工作領導小組常務副主任王國松坦言,治水到了深水區,水體突發性的、零星的污染仍不可避免地時有發生,這就是現存的短板。如何第一時間加以防范、處置,成了南湖區探索的重點。
一疊厚厚的水環境質量周報,成了南湖區“精準治水”的最佳落點。這份周報上,每周會以圖表形式公開南湖區重點監測的河道水質監測點情況,并根據Ⅲ、Ⅳ、Ⅴ類評定的主要指標劃定了數據線,監測點水質監測數據若是超過標準,一眼望去清晰可見。境內5條跨境河道,共設了70個監測點;32條骨干河道,水質監測點則高達134個,這些遍布各處的監測點織就了一張“天網”,將境內河道的實時情況全部納入了監測范圍。“哪個監測點出現數據異常,我們就立即組織前往排摸原因進行整治。”王國松說。
2015年底,常涇橋港監測點一度出現數據異常,長長的數據值柱狀圖超標突破了Ⅳ水的警戒線,高聳在其他監測點之中猶如一個“煙囪”,讓人格外難受。一拿到周報,治水辦的工作人員就按捺不住了,沿著常涇橋附近的支流河道逐一排摸檢查,沿河邊走邊問,向附近居民打聽情況、一家家企業上門詢問。南湖區水網密布,往往一個監測點附近有多條支流匯合,確定出問題的具體原因并不那么容易。好幾天后,他們才基本確定,問題出在嘉興工業園區東區的污水管道上,污水管網有漏損、串管現象發生,于是趕緊聯系相關部門進行整修。
“數據只能確定到哪個監測點位水質出現了問題。不過,問題在哪里?是什么問題?這些都需要后續做功課。”王國松說,運用統計學手段來實現問題定位,只是治水的輔助手段,找到短板在哪里后,如何加把勁補足短板,讓南湖的水穩定在Ⅲ類,才是治水工作的真正重點。今年初南湖區定下了目標:到2020年,在上游來水水質穩定改善的基礎上,力爭全區河流Ⅲ類以上水質斷面比例達到50%以上,初步建立生態友好、景美流暢的水生態體系。
2016-05-20
(Top) 返回頁面頂端